3C產品無所不在,大環境的改變,讓孩子的視力問題越來越多,
視力保健從嬰幼兒時期就該重視,快樂托嬰中心特選專家學者文章,
邀請您一同關心孩子們寶貴的靈魂之窗。
作者│李宇欣 2017-05-12 (親子天下雜誌8期)
諮詢│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王司宏、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
———
威威今年國小入學第一次檢查眼睛,就拿回一張近視四百度、散光兩百五十度的通知單,
爸媽被檢查結果嚇了一跳,完全沒發現兒子已經變成大近視。
回想威威兩歲時,可以陪爸媽出去看表演,全程不哭不鬧,大家都稱讚他是乖寶寶;
直到三歲半、四歲左右,表演開場不到十分鐘就吵著要離開。
其實這就是孩子眼睛看不清楚的徵兆,但當初誤以為是叛逆期,沒有特別在意,
更沒有趁早帶去眼科檢查,現在只好讓孩子成為眼鏡一族......
———
台灣學童近視問題,不僅愈來愈嚴重,且年齡不斷下降,
過去三十年間,平均近視年紀已從十一歲降到八歲。
隨著這個趨勢變化,專家憂心國人平均近視年齡會提早至學齡前。
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,
二○一一年學齡前孩童罹患眼疾者(包含遠視、近視、弱視及散光)約七萬五千餘人,
二○一四年飆升至八萬四千餘人,短短三年增加了一二%、近萬人次。
都市環境成了視覺監獄
小兒眼科醫師認為,近視除了先天遺傳因素,也與現代孩子生活型態改變有關:
不均衡的飲食習慣、3C產品盛行,孩子花更多時間近距離看iPad,缺少讓眼睛看遠放鬆的機會,
久而久之都會增加眼睛負擔,出現眼睛疾病。
但是出現在眼科門診的孩子,也有些是家裡沒電視、爸媽不給孩子滑手機或玩iPad,依然近視。
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曾撰文指出,
都市化的結果,打開窗或走在街道上,看見的都是近距離的建築物,
孩子的視野被高樓大廈所局限,不像老一輩的人,走出家門,眼目所及是一片片的綠地。
近視率攀升的原因,就是因為都市環境替孩子的眼睛打造了一座「視覺監獄」。
環境的改變讓孩子視力保健要從嬰兒時期就開始,以下提供分齡的三大生活提案,預防寶寶出現「惡」視力。
1歲/協助發展寶寶視力
寶寶6個月大之前,眼睛接受適度的光線刺激,視力才會愈來愈好。
每個寶寶出生時約遠視250度,前半年只能看黑白色及模糊影像,
其視力必須透過家長不斷協助發展、給予適當刺激,才會愈來愈好。
直到孩童6歲時,眼睛視力發展成熟、中央視力趨近1.0。
因此,家長在寶寶6個月大之前,要給予眼睛適度的光線。
尤其新生兒階段,許多爸媽為了讓孩子有充足睡眠,白天也讓室內保持昏暗狀態,
小兒眼科醫師建議白天要拉開窗簾,讓寶寶接受光線刺激,其視力才會愈來愈好。
但不是任何光線都適合刺激寶寶的眼睛。例如,照相機的閃光燈就不能直接照射,
因為1歲以下寶寶的瞳孔收縮速度不夠快,過亮的閃光燈反而會傷害到寶寶的眼睛,
建議家長拍照時,最好關掉閃光燈。
寶寶6個月大以後,家長可拿鮮豔顏色的東西在眼前晃動,距離約30公分,
這個動作可以培養寶寶眼球的協調性,讓孩子看東西對焦。
平常也可以在嬰兒床旁邊放大張紙卡,紙卡上有彩色圖片,每天換不同顏色給寶寶看。
有些家長會在嬰兒床上掛玩具刺激眼球發育,這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,
但要特別注意安全,當寶寶會伸手抓東西時,爸媽要留意吊掛玩具的線。
2歲/定期帶寶寶看眼科
為了確保寶寶眼睛的正常發展,
2~3歲就要帶去看第一次眼科門診,並養成每半年至1年定期檢查的習慣。
「眼睛是人體最早發展成熟的器官,也是衰退最快速的器官」、
「6歲前是治療眼睛的黃金階段」,可惜多數家長都在孩子國小入學才順便檢查眼睛,
縱使發現視力問題,也為時已晚。因此,家長應該建立孩子從小定期看眼科的好習慣。
建議寶寶2~3歲就要看第一次眼科門診,之後每半年至1年定期檢查一次,確定寶寶眼睛朝正常發展。
至於眼睛門診的檢查內容?
醫師會先看眼睛構造發展,並進行基本驗光,
等到孩子可以溝通時,再做視力表(用手比E或C的缺口方向)測驗。
透過寶寶定期回診,醫師會記錄孩子在不同年齡的檢查結果,確定其視力是否跟著正常發展進程。
什麼是視力正常發展進程?
簡單來說就是「隨著年紀增加,視力要愈來愈好」。
寶寶出生時處在遠視階段,2~3歲第一次檢查時至少要測出視力0.5,
4歲要測出0.6、5歲測到0.7、6歲入小學必須超過0.8(趨近中央視力1.0)才算正常。
如果寶寶視力沒有跟著年紀進步,或在0~6歲發展階段出現其他問題,都要把握時間,儘早治療。
3歲以上/落實護眼3招
看遠比看綠更重要,在戶外活動頻率愈高,孩子近視機率愈低。
第一招:用眼講究距離、亮度與時間
「距離、亮度、時間」是視力保健的3大關鍵,可惜現代最盛行的3C產品,不符合上述條件。
小兒眼科醫師提醒,距離愈近、螢幕愈小、亮度愈強的產品,對眼睛的傷害愈大。
因此,不鼓勵家長平常讓孩子使用3C產品,
但如果有特定情況的使用需求,滑手機不如用平板、用平板不如看電腦。
家長要縮短孩子每次使用的時間,不能一玩就停不下來,至少每30分鐘就要讓眼睛休息一次。
什麼亮度才不會傷眼?
部分家長以為把螢幕調暗就可以減少對眼睛的傷害,醫師警告,這樣反而更糟!
因為眼睛會視物品亮度而縮放,螢幕太暗會讓眼睛更吃力,甚至用瞇瞇眼看清楚,
加重眼睛負擔。3C產品亮度調到中間就好,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。
除了使用3C產品以外,閱讀也要注意距離、亮度及時間。在閱讀之前,家長最好先給寶寶一個良好的環境。
建議在家中設立「閱讀角落」,看書時大燈要全亮,光線不要閃爍或直射。
共讀時最好把書稍微抬起來,與視線呈90度角,這樣對眼睛最舒服,
且寶寶6歲以前看書30分鐘就要休息一次,不要讓眼睛太累。
第二招:多帶孩子看向「遠處」
2011年美國眼科醫學會研究發現,孩子戶外活動頻率愈高,其近視機率愈低,
只要每週多花1小時帶孩子到戶外走動,就可以減少2%的近視率。
小兒眼科醫師也建議看遠比看綠更重要,醫學定義「遠」是6公尺以上,這樣才能達到眼部肌肉放鬆效果。
至於看遠一定要在山裡或鄉間嗎?
難道在都市看6公尺以外的地方不行?
小兒眼科醫師表示,無論在城市或野外都可以,但後者效果更好,
因為鄉間山林裡有較多的綠色景致,綠是眼睛看起來最舒服的顏色。
倘若家長沒有時間帶寶寶出遊看遠、看綠,平常接送時可以陪寶寶一起看天空,同樣具有放鬆的功效。
第三招:護眼不只葉黃素
針對飲食攝取,常聽到廣告提醒家長「照顧寶寶眼睛要多吃維他命A及葉黃素」。
小兒眼科醫師認為,眼睛包含水、血管、肌肉、神經及蛋白質等,
其構造就像一個縮小版的人體,因此不要偏頗某一項營養素,
關鍵是均衡飲食,並額外補充葉黃素食物(例如:菠菜、綠花椰菜、玉米、胡蘿蔔、葡萄、奇異果)。
現代偏挑食寶寶愈來愈多,這也會影響視力發育。
此外,家長務必讓寶寶遠離甜食或零食,
因為甜食會影響水晶體發展,容易造成水晶體水腫情況。
請問眼科醫師!
Q網路上關於幼兒視力討論最熱烈的是:散瞳劑有神經毒的疑慮、斜視定義,眾說紛紜,讓人霧煞煞?
1.散瞳劑非神經毒,點完要避光
許多人去眼科門診檢查前,都有先點散瞳劑的經驗,
有些被檢查出眼睛問題時,醫師也會開立散瞳劑,要求患者每天都要點。
但近年網路流傳「散瞳劑是神經毒藥,國外已全面禁用」說法,
令許多家長抗拒散瞳劑,堅決不讓寶寶使用。
醫師駁斥這個網路傳言。
散瞳劑可放鬆調節眼部肌肉,門診檢查前先滴幾滴,有助於接下來驗光更準確;
另外,每天點幾滴散瞳劑放鬆肌肉,可達到抑制近視度數快速增加的效果。
只是這個放鬆調節過程會將瞳孔放大,
因此,散瞳劑的關鍵是點完要避免光線直射眼睛,而非拒絕使用。
2.假性斜視與隱性外斜視
網路上討論熱烈、令家長難以分辨的眼睛問題就是斜視。
斜視包含內斜視與外斜視兩種,前者兩邊黑眼珠會不自覺向中間靠攏(俗稱鬥雞眼),
這種情況雖不難察覺,但寶寶6個月大以前的鼻梁、內眼角較寬,
造成視覺上眼白較少,經常被誤判假性鬥雞眼。
若6個月以上的寶寶還有鬥雞眼現象,可能就是真正的內斜視,必須趁早就醫檢查。
外斜視有顯性及隱性兩種。
顯性外斜視是兩眼視軸不在同一個方向,看東西出現一眼正視、另一眼斜視(俗稱脫窗),
這種情況多半在寶寶2歲以後會愈來愈明顯,同樣也要就醫治療。
至於隱性外斜視是眼睛焦距不能正常對焦,通常是孩童用眼過度,
例如長時間玩iPad或看電視,眼睛過度疲勞產生外斜視,
但這種情況不定時發生,家長很難觀察發現,
連醫師檢查都要靠遮眼的方式來判斷。
建議家長平時注意寶寶的用眼時間,不要讓小小孩的眼睛過度疲勞。
Q長輩覺得寶寶的眼睛有點怪怪的,該立刻帶去看醫生嗎?有沒有居家檢測的簡單方法?
寶寶的眼睛問題不容易被察覺,
特別是小小孩表達能力有限,更不容易發現孩子的眼睛有問題。
醫師建議,當爸媽認為「有點怪怪的,但又說不上來」,最好先帶給醫師檢查,
就算結果只是虛驚一場,也不要等到問題真正爆發而後悔莫及。
居家檢測時,父母若發現寶寶眼球不自覺顫動、用光線照射眼睛卻不畏光,
或是黑眼球內出現白色(白眼球內有一些黑色,這是色素沉澱的正常現象),
這些都是典型的視力問題徵兆,必須就醫檢查治療。
此外,許多有眼疾的孩童,都曾發生大人拿鮮豔東西靠近時,
寶寶一臉茫然、1歲以上常認錯人、看東西要拿很近、手眼合作度很差或一直眨揉眼等情況,家長也要特別留意。
※ 本文轉載自親子天下網站 ※